您好!欢迎访问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
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正文
新闻公告

新闻公告

“陈至达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报告会”隆重召开

发布时间:2016-09-11 来源: 作者:

“陈至达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报告会”隆重召开

【2016-09-11】

值此我国第32个教师节之际,为弘扬尊师重教传统美德,我国大变形力学理论的先驱和开拓者、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“工程力学”的创始人和奠基人——“陈至达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报告会”于9月11日在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。陈至达先生的部分弟子、陈先生生前友好、我国著名力学家叶开沅先生的弟子代表、以及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及京内高校、科研机构的教师、科研人员及学生20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报告会由姜耀东教授主持。

姜耀东教授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陈至达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成就,指出陈先生作为我国力学界著名的科学家,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,为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;作为一名教育家,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政界管理人才。纪念陈至达先生,就是要弘扬和传承科学教育前辈的学术思想和高贵品质,爱岗敬业,踏实工作,争创一流,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!

在随后的学术报告中,谢和平院士、刘人怀院士、何满潮院士、郑晓静院士、陈勉教授、周又和教授分别作了“深地科学技术探索”、“百年追梦,科技兴国”、“双体灾变力学研究进展”、“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力学研究”、“非常规油气资源与石油工程学科重构”以及“超导磁体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研究现状与挑战”学术报告。院士和专家们的学术报告高屋建瓴,全面揭示了创新精神和学术精神的真谛,展示了老一辈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,为与会听众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深刻的启发。

9月11日下午,在深部国家重点实验室101会议室举行了“陈至达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”,陈至达先生的部分弟子及嘉宾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。大家追思先生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谆谆教诲和生活上的关心照顾,结合自身体会畅谈如何传承先生的学术思想。师恩难忘,与会嘉宾纷纷表示,一定要认真学习陈先生严谨治学、为人师表、爱国敬业、求真务实的高贵品质,不辜负先生的期望,做好本职工作,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图1学术报告会会场

 

 

 

图2姜耀东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

 

 

 

图3谢和平院士作题为“深地科学技术探索”的学术报告

 

 

 

图4刘人怀院士作题为“百年追梦,科技兴国”的学术报告

 

 

 

图5何满潮院士作题为“双体灾变力学研究进展”的学术报告

 

 

 

图6郑晓静院士作题为“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力学研究”的学术报告

 

 

 

图7.座谈会会场

 

 

 

图8.陈先生的部分弟子合影留念

 

 

 

 

 

陈至达先生生平

 

陈至达先生,福建漳州人,1927年9月12日出生。第六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。我国力学界著名的科学家、中国矿业大学教授,工程力学专业创始人、奠基人,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。

陈先生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机械系;1952年清华大学机械系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,师从钱伟长教授;1952.10历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讲师、教授、工程力学研究室主任;

陈先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;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;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;《应用数学和力学》编辑委员会,常务编委,杂志副主编;中国力学学会理事。

   20世纪50年代初,他着手研究冶金轧机围盘线材的塑性变形问题,并以独特的见解在力学界初露锋芒。在研究有限变形问题中,他敏锐地认识到经典力学理论的缺陷,对著名的Green应变公式提出了理论上的挑战。他较早地把张量分析和拖带坐标系应用于大变形理论的研究,大胆地提出了变形的和分解定理,以取代传统的积分解理论。

   陈先生将S-R定理应用于板壳大变形问题的研究,推演出一套新的板壳大变形理论。陈先生还把有限变形理论与实验力学相结合,创造了新的实验理论和方法,指导学生研制了自动光弹、云纹和激光变形频谱实验仪器。他还指导学生将新的有限变形理论广泛用于研究岩石力学大变形、金属弹性大变形、断裂力学、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,推动这些领域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。他更注重应用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,在有限变形的变分理论、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众多成果,并指导学生们编写了用于解决不同工程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。他的众多论文,特别是‘有理力学’、‘杆板壳大变形理论’等学术著作,在国内外力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,使其在有限变形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成为有影响的学派。

   陈先生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,特别在研究生培养方面,业绩突出,为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淡泊名利、为人师表、教书育人,对研究生的指导循循善诱、严格要求、求精求深、鼓励创新。因此,陈先生门下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,有的已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,有的已走上科学、技术、高校等部门的领导岗位,可谓“桃李芬芳”满天下。陈先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。

 

上一篇:何满潮院士一行赴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进行学术交流
下一篇: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“煤矿深井建设与提升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”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
Baidu
map